目前,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约3.5亿,而我国糖尿病人数达1.14亿人。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久病引发的并发症:心,脑,肝,肾,眼底,足,神经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及最终的肾功能衰竭等都导致了糖尿病的预后不良。
而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如: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效果是只能控制血糖,不能阻断并发症的发生,且不能停药,无法阻止病程进展。
随着人们对干细胞的科学研究越发透彻,科学家发现干细胞是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糖尿病、膝关节炎、银屑病、卵巢早衰等。Clinicaltrials.gov(美国开发的临床试验注册网站)上查询可见,全球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共有167项,在中国范围开展的有33项(8项已完成),我国同美国、欧洲一并,是在此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我国科学家运用干细胞手段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已获得数项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更对我国干细胞研究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细胞治疗相关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典案例分享
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案例:
数据显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在并发症上,相比于1型糖尿病易引发的视网膜、肾和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还易发生心、脑、肾、足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
1: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者:韩忠朝教授科研团队及辽阳糖尿病医院
治疗对象:10名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3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
治疗结果:10名患者胰岛素用量大大降低,平均减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没有出现发烧、发冷、肝损伤和其他副作用,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结论:证实了运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治疗对象:18名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3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
治疗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耐受性良好,能有效缓解血糖,增加患者的C肽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
黄阿姨 58岁 Ⅱ型糖尿病
黄阿姨在接受泰悦健康的第一个疗程后空腹血糖已经降到了 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了 8%,而且以前出现的小腿皮肤麻木和发凉的感觉也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和潜在效果。
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利拉鲁肽组合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者:南京军区糖尿病护理中心
治疗对象:18名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LIRA(利拉鲁肽)治疗或LIRA+MSC(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合治疗
治疗结果:LIRA+MSC组合治疗能改善葡萄糖代谢和β细胞的功能。
结论:利拉鲁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
二:造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案例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的β细胞被自身T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时停止免疫损害、改善β细胞功能是关键。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新发1型糖尿病
研究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治疗对象:13名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名伴有糖尿病酮酸症
治疗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患者的免疫活性得到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被改善。
结论: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案例
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超过46%,5年以上的患者出现几率提升至61%以上,10年以上的患者则有98%被各种并发症困扰。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肢体缺血并发症
研究者:韩忠朝教授科研团队
治疗对象:28名患有糖尿病的危重肢体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移植组
治疗方法:将患者的自体干细胞多点肌肉注射至缺血肢体
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患者大大减轻疼痛和溃疡、完全愈合率翻倍、无截肢、无不良反应、血管造影评分明显改善。
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肢体缺血并发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和新颖的治疗方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疗对象:一名57岁的2型糖尿病足女性患者A和一名例70岁右下肢静脉溃疡引发的慢性创面患者B,两人均存在足部溃疡经久不愈。
治疗方法:采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北京汉氏联合公司生产)进行治疗
治疗结果:患者A治疗3周后足部溃疡基本愈合,可正常下地活动,随访6个月溃疡未复发;患者B治疗55天后伤口完全愈合。
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科研成果跻身国际第一梯队的基础上,近两年我国细胞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正在极大助力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发展,形成正反馈循环。